肝癌电子杂志 ›› 2025, Vol. 12 ›› Issue (1): 5-9.

• 专题 • 上一篇    下一篇

肝脏EB病毒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张慧娟1, 冯小龙2, 关剑1, 黄文亭1,*   

  1. 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病理科,深圳 518116;
    2.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21
  • 收稿日期:2025-01-14 出版日期:2025-03-31 发布日期:2025-05-08
  • 通讯作者: *黄文亭, E-mail: huangwt@cicams.ac.cn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ic EBV(+) inflammatory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and literature review

Zhang Huijuan, Feng Xiaolong, Guan Jian, Huang Wenting   

  • Received:2025-01-14 Online:2025-03-31 Published:2025-05-08

摘要: 探讨肝脏EB病毒(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IFDC)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其认识,避免误诊漏诊。对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病理科确诊的4例发生于肝脏的EBV阳性IFDC肉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原位杂交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该肿瘤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病理学常规染色显微镜下见富于淋巴细胞的背景中散在分布形态温和的肿瘤细胞,核仁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至少表达1种IFDC标志物。原位杂交显示EB病毒检测阳性。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术后接受定期化疗。4例患者自起病起至随访截止,生存时间72~99个月,其中1例失访,1例死亡,2例生存。肝脏EBV阳性IFDC肉瘤较为罕见,为低度侵袭性恶性肿瘤,预后良好,但有复发和转移风险。病理学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EB病毒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等方法。手术完整切除仍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辅助放化疗或药物治疗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肝脏, EB病毒阳性, 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