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编委会
投稿须知
院士寄语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1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6-30
上一期
专家述评
放射性肝病三级预防专家指导意见
吴志峰, 曾昭冲
2025, 12(2): 1-7.
摘要
(
8
)
PDF
(189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肝癌等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疗效的提高,放射诱导的放射性肝病(radiation induced liver diseases, RILD)的临床矛盾日益突出。作为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剂量限制性并发症之一,RILD目前尚无相关临床三级预防的共识。本文在阐明RILD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分三级归纳总结了RILD 防治的影响因素与相应防治措施,并给出专家指导意见,旨在让临床医师熟悉、掌握防治腹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潜在致命性RILD。
论著
晚期肝细胞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变化轨迹亚型分析
贾义德, 曹志国, 吴德平, 常远华, 项柱
2025, 12(2): 8-13.
摘要
(
8
)
PDF
(199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晚期肝细胞癌(HCC)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RF)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间治疗的95例晚期HCC患者。通过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评估患者6次化疗前、化疗后和化疗后1周的CRF特征。采用混合增长模型识别CRF轨迹亚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CRF轨迹亚型总生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CRF轨迹亚型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识别出4种CRF轨迹亚型,分别为高疲乏快速增长型15例(15.8%)、高疲乏中速增长型10例(10.5%)、中疲乏缓慢增长型29例(30.5%)和低疲乏缓慢增长型41例(43.2%)。4种CRF轨迹亚型的总生存率均逐渐降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和C反应蛋白是3种CRF增长型的共同影响因素(均P<0.05);白蛋白是中疲乏缓慢增长型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文化程度和居住方式均是高疲乏快速增长型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晚期HCC化疗患者CRF呈现4种CRF轨迹亚型,并鉴定出不同CRF轨迹亚型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晚期HCC化疗患者CRF的个性化、全程化管理提供临床依据及新思路。
热休克蛋白家族A成员1A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增高并介导索拉非尼耐药
杨丽, 鲁雪
2025, 12(2): 14-21.
摘要
(
5
)
PDF
(545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热休克蛋白家族A成员1A(HSPA1A)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表达及是否参与索拉非尼耐药机制。
方法:
选取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152例HCC患者。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3个微阵列数据筛选介导索拉非尼耐药的枢纽基因。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HCC队列、免疫组织化学(IHC)、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WB)分析及细胞功能等实验进一步探索耐药基因。通过药物敏感性分析HSPA1A表达与索拉非尼半数抑制浓度(IC50)相关性。通过单样本基因组富集基因分析(ssGSEA)算法分析HSPA1A表达与自噬信号间的关系。
结果:
HSPA1A在索拉非尼治疗和抵抗组织中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IHC、RT-qPCR和WB证实索拉非尼抵抗患者HSPA1A表达水平均高于应答患者(均P<0.05)。基因表达谱互动分析数据库及IHC显示HCC组织中HSPA1A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临床队列及卡普尔-迈耶绘图仪数据库证实HSPA1A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更低(均P<0.05)。CCK-8、克隆形成、划痕和侵袭实验证实敲降HSPA1A可显著抑制Huh-7和MHCC97-L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索拉非尼在敲降HSPA1A的Huh-7和MHCC97-L细胞中的IC50分别降低17.4%和19.3%(均P<0.05),增加索拉非尼治疗敏感性。ssGSEA分析显示HSPA1A mRNA高表达抑制自噬活性(P<0.05)。
结论:
HSPA1A在HCC中表达增加并可能参与索拉非尼耐药机制,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自噬信号有关。需要进一步实验探索HSPA1A在HCC中的潜在机制,为克服索拉非尼耐药提供新的策略。
综述
法尼酯X受体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赵卫华, 李长英
2025, 12(2): 22-25.
摘要
(
6
)
PDF
(162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法尼酯X受体(FXR)是配体激活的一种转录因子,参与控制胆汁酸的合成和肠肝循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FXR在肝癌中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多种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呈负相关。本文就FXR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肝癌的防治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结直肠癌肝转移切缘研究进展
韩继祥, 赵建军, 王京涛
2025, 12(2): 26-29.
摘要
(
5
)
PDF
(157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转移瘤切缘是指从肿瘤边缘到肝脏切面的距离。肝脏是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主要靶器官,切缘问题既要遵循肝脏外科的基本原则,又要考虑结直肠癌肝转移特有的生物学特性,手术切缘是外科治疗中的焦点与难点问题。R0切除的定义经历了由切缘>1 cm到>1 mm的转变, 随着研究的深入,肿瘤R1切除逐渐被提出并在特定条件下接受。肿瘤高负荷、RAS基因突变、肿瘤病理及血管关系等与较高的R1切除率相关。本文拟就结直肠癌肝转移切缘研究进行回顾分析。
护理园地
开腹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证据总结
牛玉硕, 李翠翠, 王琳, 李亚君, 赵汝楠, 侯晓红
2025, 12(2): 30-36.
摘要
(
8
)
PDF
(164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索、评价和整合开腹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开腹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推荐实践、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由3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根据主题对证据进行提取和汇总。
结果:
最终获得18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8篇,文献整体质量较高。从团队建立、疼痛评估、疼痛计划、疼痛教育、预防性镇痛、多模式镇痛、动态评估方面形成31条最佳证据。
结论:
研究总结了开腹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建议医护人员根据临床情景应用证据,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基于达标理论的临床护理在中晚期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的应用
寇寅虎
2025, 12(2): 37-41.
摘要
(
5
)
PDF
(174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达标理论的临床护理对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恢复情况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9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达标理论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疼痛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分]、生活质量[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 QLQ-C30)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及QLQ-C30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患者疼痛VA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护理后,两组患者QLQ-C30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患者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接受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基于达标理论的临床护理能够缓解疼痛,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MDT园地
肝内胆管混合性腺鳞癌1例
邓弈樵, 杨惠茹, 李智宇
2025, 12(2): 42-43.
摘要
(
6
)
PDF
(254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外胆管包括胆囊发生鳞状细胞癌偶见报道,肝内胆管鳞状细胞癌更为罕见。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完全由鳞状细胞癌构成的肝内胆管癌的文献报道更少,其余多为混合型腺鳞癌病例。本例患者也为混合型的腺鳞癌,镜下既可见含角化珠的鳞状细胞癌巢,也可见腺管结构的癌细胞,取材样本是否显示两种肿瘤成分很重要。本例患者还要与肝细胞癌、肝转移癌、肝脓肿相鉴别,后者各有特点不难区别。
经多学科诊疗,团队认为本例患者肿瘤分期较晚,且既往有肝切除手术史,暂不宜手术,推荐辅助化疗为主。出院3个月后,患者家属至门诊取药, 诉患者自觉恢复良好无不适症状,后失访。
医学教育
不同教学方法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杨敏, 周泳佳, 徐彩花, 刘婧一, 周海燕, 李江, 丛明华
2025, 12(2): 44-53.
摘要
(
5
)
PDF
(406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不同教学方法对提升我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影响,为推荐最优的教学方法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自建库起至 2024 年 10 月 15 日,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7个数据库,收集不同教学方法对我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估偏倚风险,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26项研究,涉及14种教学方法和2 045名研究对象。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案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患者教学法[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7.68,95%置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CI)为4.76~10.59]和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联合案例教学法(WMD=7.67,95%CI为1.04~14.30)在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上效果更为显著。亚组分析显示,单纯的案例教学法对在校医学生和实习生更为有效,而案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患者教学法对规培医师和住院医师更为有效。
结论:
案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患者教学法及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在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上可能优于其他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需结合教学对象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视频精粹
中晚期肝癌合理化用药策略
陆荫英
2025, 12(2): 54-56.
摘要
(
6
)
PDF
(1532KB)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球原发性肝癌负担巨大,预计至2040年肝癌新发病例将达到140万,较2020年增加55%;死亡病例将达到130万,较2020年增加56.4%。肝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居所有恶性肿瘤第4位,死亡病例数居第2位。根据“健康中国2030”战略,要将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提高到46.6%以上。过去10年,肝癌生存率及提高值均大幅低于乳腺癌、胃癌、食管癌、肠癌等高发瘤种,因此仍需不断突破。目前,肝癌局部治疗已经做到了极致,经联合靶向、免疫治疗后5年生存率已达到19%以上,未来方向应是研究合理化用药与加强患者管理,从而达到长生存。
编辑部公告
《肝癌电子杂志》第二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20年编委会学术会议
2020-10-19
更多...
业界动态
业界动态
更多...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