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1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9-30
    上一期   
    论著
    仑伐替尼对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周健国, 王炳忱, 李昊城, 张跃伟, 彭涛, 刘红利, 项晓军, 孙传东, 刘军, 栗光明, 李德卫, 王瑜, 蔡建强
    2025, 12(3):  1-6. 
    摘要 ( 19 )   PDF (207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以仑伐替尼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方案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全国13家研究中心收治的1 000例接受仑伐替尼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的HCC患者。HCC患者基本临床信息、治疗方案、实验室指标及生存结局均通过标准化数据库进行收集和管理。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FS),次要终点为总生存(OS)及安全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评估不同治疗策略的疗效差异。
    结果: 1000例HCC患者中男性占比83.70%,中位年龄为59.0岁(IQR:52.0,67.0)。高血压占比最高(15.60%),其次为糖尿病(5.80%)和肝硬化(5.00%)。既往接受过手术治疗的占比30.50%,肝切除占比19.50%,仅1.80%患者接受过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应用率为34.6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55.10%,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80%。晚期(巴塞罗那分期C、D期)患者占比28.00%。在治疗方案方面,79.80%患者接受8 mg仑伐替尼治疗,60.7%患者接受仑伐替尼单药治疗,20.8%患者接受仑伐替尼联合免疫治疗。疗效分析显示全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7.0个月(95%CI为7.0~8.0个月),1年OS率为97.00%(95%CI为96.00%~98.00%);1年PFS率为16.00%(95%CI为14.00%~19.00%)。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60%,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 仑伐替尼联合策略对HCC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但现有数据不足以推断长期结局,仍需延长随访加以验证。
    基于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应答基因预测预后的基因标签评分研究
    闫东, 韩山山, 曹家玮, 许飞, 李槐
    2025, 12(3):  7-18. 
    摘要 ( 8 )   PDF (937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预测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应答是临床必要需求。本研究基于TACE应答基因开发预后基因标签评分来预测TACE应答及预后。
    方法: 在GSE104580数据集中使用差异表达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识别TACE应答基因;在GSE14520数据集中使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相关应答基因并构建基因标签评分,并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和人类蛋白质图谱中验证。使用CIBERSORT算法分析TACE应答与无应答的免疫浸润丰度;同时分析与36种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关系。
    结果: 在GSE104580数据集中共识别276个差异表达基因(校正P均< 0.05);在WGCNA中,识别出模块7(基因数=846)和模块8(基因数=127)与TACE应答相关。LASSO-Cox风险回归模型发现CTSOCLGNRTP4基因与患者预后独立相关(均P<0.05)。基因标签评分预测患者1、3、5年死亡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0.748~0.965)、0.785(0.687~0.845)、0.755(0.697~0.838)。多发肿瘤、TNM分期、基因标签评分与患者预后独立相关(均P<0.05)。列线图预测患者1、3、5年总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729(0.455~0.915)、0.753(0.651~0.915)、0.727(0.616~0.821)。TACE应答和无应答患者间存在多种免疫细胞丰度差异(P<0.05)。CTSOCLGNRTP4基因与多种免疫细胞间和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存在相关性(均P<0.05)。
    结论: 基于CTSOCLGNRTP4基因标签评分能预测HCC患者TACE应答和预后。基因标签评分结合临床病理参数构建的列线图有助于研究结果的临床转化。
    ERCC6L介导DNA修复和复制信号促进肝细胞癌增殖和转移
    李栋梁, 周保富, 杜朝刚, 吴静, 黄诚
    2025, 12(3):  19-29. 
    摘要 ( 10 )   PDF (10189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ERCC6L基因在肝细胞癌(HCC)增殖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UALCAN、人类蛋白图谱(HPA)、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临床生信之家、Kaplan-Meier plot和甲基化数据可视化工具(SMART)数据库、免疫组织化学分析HCC中ERCC6L表达特征和预后差异以及DNA甲基化水平。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分析ERCC6L表达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ERCC6L对HCC细胞周期影响。通过功能富集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ERCC6L对HCC细胞中的DNA修复和复制信号(RRM1、RRM2、POLE2和LIG1)影响。
    结果: ERCC6L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在HCC组织中均表达上调(均P<0.05)。ERCC6L高表达的HCC患者总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ERCC6L在HCC患者中显示出低甲基化状态,包括cg01004805、cg12747864、cg09743261、cg05279113。敲降ERCC6L能抑制HCC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HCC生长速度(均P<0.05)。ERCC6L的KEGG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DNA复制和Fanconi贫血通路中。敲降ERCC6L表达能诱导HCC细胞G0/G1期停滞,降低RRM1、RRM2、POLE2和LIG1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
    结论: ERCC6L在HCC患者中高表达并介导更差预后,其潜在机制通过介导DNA修复与DNA复制信号。
    运动干预对肝移植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郑煜琳, 张莉莉, 郭会敏, 刘薪, 席双梅, 王超群, 谷艳梅, 井学敏
    2025, 12(3):  30-35. 
    摘要 ( 7 )   PDF (210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干预对肝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9月。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4.1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运动干预可提高肝移植患者躯体健康生活质量(WMD=12.15,95%CI为4.51~19.78,P=0.020)、生理功能(WMD=18.42,95%CI为5.21~31.63,P=0.006)、生理职能(WMD=10.02,95%CI为0.34~19.71,P=0.040),并减轻躯体疼痛(WMD=12.82,95%CI为0.23~25.41,P=0.050),还提高总体健康(WMD=11.89,95%CI为3.21~20.57,P=0.007)、心理健康生活质量(WMD=8.29,95%CI为2.77~13.80,P=0.003)、活力(WMD=10.14,95%CI为5.89~14.39,P<0.000 01)和社会功能(WMD=5.50,95%CI为0.75~10.24,P=0.020);但对情感职能(WMD=15.62,95%CI为-0.64~31.88,P=0.060)、精神健康(WMD=6.85,95%CI为-5.63~19.32,P=0.280)无干预效果。
    结论: 运动干预可以提升肝移植患者的躯体健康及部分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维度得分。
    综述
    人工智能与5G技术在肝脏外科医教协同应用中的现状及展望
    盛基尧, 温馨, 王赈霄, 刘水, 张学文
    2025, 12(3):  36-40. 
    摘要 ( 10 )   PDF (198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脏外科因其解剖复杂、操作难度大、手术风险高等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手术精准度不足、远程协作效率低等问题,在教学领域中存在着知识抽象难懂、实践机会匮乏、资源分布失衡等问题。人工智能(AI)与5G技术的深度融合,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AI与5G技术在肝脏外科医教协同中的应用,有望通过医教协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实现肝脏外科高精度、广覆盖、强传承的未来发展目标;并通过创新技术变革手段,拓宽技术创新维度,提高技术应用宽度,在未来的肝脏外科医教协同中发挥更大作用。
    钇-90微球肝动脉放射栓塞在肝癌肝移植前降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李开富, 凡军, 罗德, 苏松, 李波, 杨小李
    2025, 12(3):  41-44. 
    摘要 ( 5 )   PDF (220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符合肝移植标准的肝癌患者,肝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根治方案。然而大多数肝癌患者就诊时已超过肝移植的米兰标准,使得这部分患者难以从肝移植中受益。通过局部或全身治疗对肝癌进行降期,使患者的肿瘤负荷减轻,从而使超过肝移植标准的患者在治疗后能够达到移植标准,让更多的患者能够接受肝移植治疗。在众多降期治疗手段中,钇-90微球肝动脉放射栓塞(或称选择性内放射治疗)具有用药剂量小、治疗次数少、较好的杀瘤效应以及相对较低的不良反应等优点。在此,本文将对钇-90微球肝动脉放射栓塞基本技术、肝移植前降期治疗的必要性、钇-90微球肝动脉放射栓塞在肝癌肝移植前降期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国内开展的情况进行综述。
    护理园地
    肝癌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时护士体验的质性研究
    李彩云, 王鑫, 郭环飞, 张继文, 刘扬, 张伟
    2025, 12(3):  45-50. 
    摘要 ( 16 )   PDF (204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深入了解护士为肝癌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时的体验,挖掘其在PICC维护过程中的感受与需求,以便为改善临床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15名护士进行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 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
    结果: 护士为肝癌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维护PICC时的体验共提炼出3个大主题:职业暴露与维护的双层压力(有职业暴露的风险、复杂病情下的维护难点)、护患互动困境(护士情感耗竭强、患者维护行为不足)、培训效能局限。
    结论: 护士在为肝癌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维护PICC的过程中面临着多重挑战,建议管理者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护士的职业困境(如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加强心理支持体系、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提高护士的PICC护理能力、创新教育模式,回应患者的疾病需求、构建区域性电子平台,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复杂病症下PICC维护的护理质量。
    MDT 园地
    肝内低分化胆管透明细胞癌1例
    李新, 杨惠茹, 周健国
    2025, 12(3):  51-55. 
    摘要 ( 5 )   PDF (668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的1例肝内低分化胆管透明细胞癌多学科诊疗过程,旨在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积累资料、提供参考。患者女,52岁,主诉右上腹疼痛2周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经过完善相关检查,并经过术前多学科团队讨论后,患者于2021年9月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后第12天出院。根据患者术后病理分期,经肿瘤内科会诊,建议术后行全身系统治疗。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于外院行6个周期化疗(具体方案未知)。2022年2月21日在我院复查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均未见明显异常;2022年2月23日行MRI检查提示肿瘤复发。
    视频精粹
    胆道肿瘤围手术期解读与思考
    高杰
    2025, 12(3):  56-58. 
    摘要 ( 5 )   PDF (1783KB)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胆管癌围手术期治疗需开展更大规模研究,并挖掘多种治疗方案,以进一步完善规范围手术期治疗。本文将分享胆道肿瘤围手术期治疗,即术前、术中、术后应该开展的工作。 胆管癌的新辅助治疗暂无优选方案,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或许比三联化疗方案更优。转化治疗研究逐渐兴起,基于免疫治疗的联合方案展现一定优势,期待未来尽快取得突破。目前指南推荐的辅助治疗为单独化疗方案,仍需不断探索新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