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9-30
    本期导语
    防疫抗癌不懈怠基层扶贫助小康
    2020, 7(3):  1-1. 
    摘要 ( 38 )   PDF (826KB)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家述评
    肝癌介入治疗新进展
    徐克, 邵海波
    2020, 7(3):  2-6. 
    摘要 ( 113 )   PDF (1524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介入治疗已经成为肝癌重要的治疗手段。肝癌介入治疗已经从最初针对中期肝癌的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发展到贯穿不同分期肝癌的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介入治疗设备、器材、材料的快速发展,肝癌介入治疗的发展日新月异。本文就TACE、肝动脉放射栓塞、肝癌经皮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不可逆电穿孔)、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介入治疗联合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展开述评,并对肝癌介入治疗相关的新药物、新材料、新设备进行展望。
    论著
    程氏分型对肝细胞癌伴门脉癌栓放疗预后的指导价值
    杨柳, 朱曦龄, 金帅, 常娜, 赵于飞, 黎功
    2020, 7(3):  7-11. 
    摘要 ( 98 )   PDF (1645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伴门脉癌栓放疗疗效及程氏分型对其预后判断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收治的105例HCC伴门脉癌栓患者的资料,其中67例接受放射治疗,38例接受姑息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放疗组和姑息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及1、2、5年生存率。另外按程氏分型分组,比较门脉癌栓Ⅱ、Ⅲ、Ⅳ型放疗患者的总生存期,并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门脉癌栓放疗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放疗组中位总生存期为9个月,1年、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1.8%、20.1%、4.5%,姑息组中位总生存期为3个月,1年、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2.6%、0、0,放疗组生存预后明显优于姑息组(P<0.001)。接受放疗的门脉癌栓Ⅱ、Ⅲ、Ⅳ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3个月、8个月、5个月,Ⅱ型患者的总生存期优于Ⅲ型(P = 0.011),Ⅲ型优于Ⅳ型(P = 0.044)。多因素分析显示: 门脉癌栓分型、肿瘤数目和照射剂量是放疗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41,P = 0.028,P = 0.015)。结论 放疗是HCC伴门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手段,程氏分型可初步为HCC伴门脉癌栓放疗提供更精细的预后判断。
    不同每搏变异度指导下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肝癌手术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
    刘超, 邹亮, 郑晖
    2020, 7(3):  12-16. 
    摘要 ( 65 )   PDF (1567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对肝癌手术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行择期肝脏手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低SVV组(1<SVV≤5)和高SVV组(5<SVV≤9)。两组均恒速缓慢输注乳酸林格液补充生理需要量,若SVV高于分组阈值(低SVV组> 5,高SVV组> 9),则在15min内给予250ml羟乙基淀粉快速输注,观察SVV变化;若SVV仍高于分组阈值,重复给予,直至SVV回落至分组阈值内。记录术中出入量、手术时间、术后3d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肌酐、血尿素氮等肝肾功能指标。结果 术中胶体用量低SVV组显著高于高SVV组[900(425)ml比500(525)ml,P<0.05],术中液体总入量低SVV组显著高于高SVV组 [(2340.0±856.5)ml比(1885.0±730.4)ml,P<0.05],出血量、尿量两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血清AST、ALT、APTT水平,以及Cr、BUN水平,在术后1d、术后2d、术后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将有利于术中限制液体输入量,且对术后肝肾功能无影响,利于肝癌术中液体管理。
    四种评估系统对终末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预测的初步探讨
    杨敏, 王超, 韩彬彬, 孙瑞, 于雷, 徐海燕
    2020, 7(3):  17-21. 
    摘要 ( 94 )   PDF (1634KB)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初步探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prognostic score, GPS)、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与WPCBAL评分这四个预后评估系统对终末期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患者生存时间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4月住院死亡的50例终末期PL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末次入院的基本信息并进行GPS、PNI、MELD评分与WPCBAL评分。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评估系统分组之间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评价不同预后系统对于终末期肝癌患者3周生存状态的预测效能。结果 50例终末期肝癌患者末次入院后中位生存时间为9.5d(95%CI:6~15d),入院后3周死亡率为80.0%。log-rank检验显示:MELD评分≥15分组比MELD评分<15分组生存时间更短(7d比16d,P = 0.002),WPCBAL得分≥5分组比WPCBAL得分<5分组生存时间更短(7d比10d,P = 0.029)。ROC曲线检测显示:MELD评分与WPCBAL评分预测终末期PLC患者3周生存状况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7325(95%CI:0.5571~0.9079)、0.6838(95%CI:0.5188~0.8487)。结论 MELD评分及WPCBAL评分对于终末期PLC患者短期生存状态预测具有一定价值,但是灵敏度低。
    结合营养风险筛查2002构建预测肝细胞癌患者复发的Nomogram模型
    王朝, 韩山山, 陈述, 丁胜义, 冯志强
    2020, 7(3):  22-29. 
    摘要 ( 43 )   PDF (2558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2002)评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营养状态并结合其他危险因素构建预测HCC 患者复发的Nomogram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濉溪县医院、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在2015年7月至 2019年1月期间行肝切除术治疗的24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CC患者复发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采用内部数据进行Nomogram模型效能验证。结果 根据HCC患者是否死亡对相关变量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线)分析。年龄、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白蛋白(albumin,ALB)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83、0.715、0.758、0.729、0.822;最佳截断值分别65岁、400μg/L、34.67μmol/L、40.54U/L、35g/L。营养不良患者的肝硬化、TBIL(>34.67μmol/L)及ALB(≤35g/L)比例高于营养正常患者(P<0.05)。随访末期,241例HCC患者中复发127例,中位无复发存活时间14个月,死亡101例,中位存活时间19个月。营养正常的无复发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均高于营养不良患者(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肿瘤最大直径(>5cm)、TNM分期(Ⅲ+Ⅳ)、TBIL(>34.67μmol/L)及NRS-2002(营养不良)是HCC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肝硬化、肿瘤最大直径(>5cm)、TNM分期(Ⅲ+Ⅳ)是HC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内部验证结果显示:6个月无复发生存率、1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24个月无复发生存率的C-index分别为0.716(95% CI:0.671~0.866)、0.710(95% CI:0.624~0.838)、0.699(95% CI:0.611~0.796)。结论 本研究构建预测HCC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无复发生存率的Nomogram模型效能较好,可以根据该模型完善围术期治疗计划。
    miRNA-149表达变化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探索
    金晓新, 何世林, 高琰妍, 于晓双, 王振国, 侯世科
    2020, 7(3):  30-35. 
    摘要 ( 68 )   PDF (19231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iRNA-149表达水平变化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从TCGA数据库选取344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及基因组数据,按照miRNA-149表达水平的高低分为高表达组(n = 172)和低表达组(n = 172)。绘制两组患者生存曲线,并分别比较肿瘤分期不同的患者体内miRNA-149的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各选取与miRNA-149正、负相关系数最高的前50个基因进行生物学注释、分类和编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另取32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样本,RT-PCR法检测miRNA-149、谷氨酸脱氢酶1(GLUD1)和羟基类固醇17-β脱氢酶4(HSD17B4)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分期患者miRNA-149表达差异。将32例患者分为miRNA-149高表达组(H组)和低表达组(L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差异。结果 miRNA-149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miRNA-149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2d比1271d,P<0.001)。根据病理分期进行分组,I期患者miRNA-149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Ⅱ、Ⅲ期的患者(P<0.05)。根据T分期进行分组,其中T1期患者miRNA-149表达水平显著低于T2、T3期患者(P<0.05)。miRNA-149相关基因主要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为生物调节;主要涉及的分子功能为蛋白质结合;主要涉及的细胞组分为细胞膜,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为细胞外基质代谢通路。GLUD1和HSD17B4是处于相关基因编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核心的蛋白。与H组比较,L 组GLUD1HSD17B4基因表达均较高(P<0.05)。临床样本中不同分期患者miRNA-149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9),其中Ⅲ 期患者miRNA-14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期或Ⅱ期患者(P<0.05)。结论 miRNA-149高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远期预后不良有关,这可能与其靶向调控谷氨酸及雌二醇代谢通路有关。
    综述
    消融治疗联合靶向药物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和进展
    闫雪, 韩玥
    2020, 7(3):  36-38. 
    摘要 ( 152 )   PDF (1460KB)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最常用的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和局部消融治疗。但肝癌起病隐匿、进展快、复发早和预后差,临床上发现时大部分已至晚期。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的应用,肝癌患者的疗效有明显改善。本文将对原发性肝癌消融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效果展开综述。
    肝细胞癌靶向和免疫治疗中疗效预测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何健, 陈晓明
    2020, 7(3):  39-42. 
    摘要 ( 83 )   PDF (1510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目前,晚期HCC的治疗是以靶向和免疫治疗为主的系统性治疗,如何选择多靶点的抑制剂和合适的免疫治疗方案是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随着各种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探索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生物学标志物,可精准地选择获益人群,预测药物疗效和疾病预后。本文将就HCC靶向和免疫治疗中疗效预测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全民健康助力全民小康
    投身边疆医疗事业,打赢脱贫攻坚战——两位医生的援疆援藏体会
    赵建军, 张业繁
    2020, 7(3):  46-46. 
    摘要 ( 56 )   PDF (1763KB)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立足本职、贡献力量—— 一名援藏医生的责任与体会
    张业繁
    2020, 7(3):  47-47. 
    摘要 ( 51 )   PDF (1344KB)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DT园地
    从三药化疗到靶向免疫联合治疗结肠癌肝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王冬慧, 韩娜, 孙永琨
    2020, 7(3):  48-51. 
    摘要 ( 59 )   PDF (2088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视频精粹
    围肝门切除联合左半肝切除及门静脉切除重建治疗肝门部胆管癌1例
    束斌, 王良, 黄鑫, 肖鸣, 张琪佳, 项灿宏
    2020, 7(3):  52-53. 
    摘要 ( 44 )   PDF (1745KB) ( 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